孩子最好的教养,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首页标题    员工之家    孩子最好的教养,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图片16

 

1

 

近日一位读者宝妈向我倾诉,孩子经常在她说话的时候假装听不见,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这让她非常苦恼。

我反问她那孩子和你说话的时候,你都在第一时间回答他吗?

她想了想说,小孩子嘛,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还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发现,叽叽喳喳,有时自己在忙的时候,确实没有把他的话当回事。

我继续问,是不是经常忽略孩子的话,充耳不闻,让孩子一遍遍的重复去问。

她想了想说,好像是的。

我追问,那孩子有没有不耐烦呢?

好像没有,最多就是把音量提高一些,她坦诚的说,反而自己才是那个常常不耐烦的人,觉得孩子好不懂事,明明自己在忙,却坚持来打扰。

说到这里,她自己突然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这个宝妈是个十分聪慧的人,骨子里没有严重的家长权威感作祟,只是由于孩子过于幼小,让她常常忘记,需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对于成年人同样的尊重。

英国教育思想家托马斯·阿诺德说: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只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有你以为的坏习惯,让你暴跳如雷的行为,其实都是家长行为的复制粘贴

言传身教,身教永远胜于言传。

《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这样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很多家长认为,只要不停的督促孩子,他就能养成好习惯。不过事实证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2

 

美国科学家维克勒马在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曾经组建过一个研究小组,他们访问了330名美国中西部的白人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以了解他们在饮食、运动、吸烟、喝酒和睡觉等方面的习惯。

结果显示,那些父母本身有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的青少年,包括吸烟、酗酒等不健康行为,往往都会效仿父母的行为。

最终,维克勒马通过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而中国由来已久的这句俗语讲述的道理是千真万确的。

如果你每天暴跳如雷,就不要期待孩子彬彬有礼,温和敦厚。

如果你每天晨昏颠倒,就不要期待孩子作息规律,早睡早起。

如果你每天无所事事,就不要期待孩子奋发图强,寒暑不辍。

同样的,如果你行为态度温文尔雅,孩子自然如绅士淑女,举止优雅。

如果你内心充满喜悦,孩子自然每天沐浴爱中,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充满阳光。

如果你上孝父母,兄友弟恭,孩子自然学会的是如何友善对待父母姊妹。

图片17

古人讲:教儿教女先教己。

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之前,我们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好好教育一下自己。

孩子就是一部高精密的拓印作品,我们怎么做,他就怎么复刻

我们无法教授给孩子我们所不具备的品质,就如我们无法对镜子里的人像进行美图秀秀。

就算在人前,孩子会有模有样的表现,最终内在,依然是如父母的内在一样,相似到可怕。

 

3

 

孩子从一张白纸,到学会与人交流,学会在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学会所谓普世价值观,比如礼貌、秩序、规则、法律等,他所依赖的途径,除了书本、媒体、以及所处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是来自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又是被我们大大的低估了。

孩子会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习,并且不自觉地内化为已有,不断地复制,并存储在小小身体的黏贴板上,有朝一日,身体会不受意识所控地自动执行黏贴动作。

很多人长大了才发现,自己虽然不认可父母的行为;

但是,早已在不知不觉间,成了父母一些脾气、性格以及思考方式的翻版,虽然心惊,但是修正起来,需要花费很大的意志以及精力。

也有些人,一辈子都不自知,懵懵懂懂的就过了一生。

图片18

其实,孩子如镜子,镜子里显现的就是你自己,尤其是早期,孩子在其他途径吸取的有限,多数是来自自己的父母。

如果这个时期,父母以身作则,成为一个完美的榜样,孩子自然有样学样,把好的品德、习惯融入了自身血液,成为一种性格。

长大以后,在社会的大染缸里,即使见识很多东西,但是,内在的良好本性,能成为一种保护机制,让他们少走弯路,避开危险和不良影响。

如果在年幼的时候,耳濡目染的都是一些错误的示范,那么他自身的价值观就会出现一些早期的偏差,等到成长起来之后;

即使有好的教育环境和指引,也需要花费更大的代价才能扭转,甚至明知什么是好的,也很难抹去原生家庭带来的根深蒂固的影响。

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印象。

小动物有印随行为,人类的宝宝,也会学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说孩子的一举一动像父母,真的不仅仅是DNA的作用。

改掉孩子的坏毛病,只要自己做到就好了,孩子自然会有样学样,外求不若内求,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是不会对你笑的。

所以,教育说起来很简单,父母做好了,孩子自然也就做好了。

2020年2月2日 14:38
浏览量:0
收藏